2024年9月29日星期日

中樂與GIM治療

 

       中藥可以調理身體,中樂可以治療情志? 原來在GIM治療中,都有使用中樂的音樂組曲。香港音樂治療師伍偉文博士,他運用中國傳統的陰陽概念,選取了當代中樂團演奏的中樂整編而成GIM中樂組曲,並且研究證明有助參加者的心理健康和提升幸福感。

 

        中樂通常以五聲音階(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)為基礎,旋律流暢自然,節奏明顯變化,注重自然和諧、情感表達和意境創造 ~ 笛子模仿小鳥鳴叫,古箏清脆聲如山川流水,二胡慢拉猶如泣似訴,鼓聲、敲鑼營造戰爭激烈......中樂讓我們很容易想像起中國傳統節日、古裝片的情節故事、亭台樓閣小橋流水、大自然的高山草原......在我過往運用中樂做的GIM治療中,發現即使參加者未曾聽過那首中樂,也能自由想像到該樂曲表達的意境呢。聆聽中樂,容易令人憶起往事,從新角度去看過去的自己,另有一番啓發。

 

        中醫養生,不但追求身體健康,也重視心理健康。養生之道在於平衡,情志(情緒和意志)平靜愉悅。疏導負面情緒,解開內心鬱結,讓自己心境和諧安穩。人生在世,難免遇到種種事情影響我們的情緒 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驚、恐,這「七情」反應過極,會影響五臟六腑的功能。《黃帝內經》指,喜傷心、悲傷肺、怒傷肝、思傷脾、恐傷腎。《黃帝內經》也提及將音樂分為五種音調: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分別對應五臟(脾、肺、肝、心、腎)。GIM中樂選曲的陰陽平衡,即是音樂有柔和與響亮、快與慢、複雜與簡單的節奏等音樂,展示陰陽的對比。而我在實習期間運用中樂做GIM,也發現參加者能在GIM中樂治療的過程中,宣洩各種情緒,得到正能量,改善了身心健康。

 

        在香港,運用中樂做GIM音樂治療主要由伍偉文博士開發和研究,我有幸跟他上課及實習,體驗到中樂做GIM音樂治療的成效。我們期望有更多中樂可以被運用於GIM治療,讓中國音樂更為人認識以及發揮其治療效用。

 

GIM治療師的心願

      音樂引導想像(Guided Imagery and Music, GIM)是一種心理治療,要獲得正式的執業資格,需要在相關的專業協會註冊。我是美國     Association for Music and Imagery (AMI) 註冊的GIM治療師,已完成及符合AMI的要求。在學習GIM期間,我除了要上理論課,也要完成要求的臨床實習、個人治療、被督導、閱讀報告、音樂分析、案例研究和期末專案 (Final Project)。除了懂得GIM治療的理論和技巧,我也進修了心理學、輔導技巧、音樂分析和繪畫分析,這些知識和技能幫助我能有效地掌握GIM每個部份,希望每位參加者都得著好的治療。


         我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(CUHK),之後一直從事與工業及商業有關的工作,包括:產品開發、客戶服務、銷售與市場推廣, 其中有大約七年時間在中國內地駐廠工作,深深感受到在工業、商業機構工作的壓力和挑戰。我在2017年開始接觸音樂治療,之後修讀了多個心理學及輔導學課程。於20237月在美國AMI註冊成為GIM治療師。在20239月開始修讀英國University of Worcester在香港與香港管理專業恊會(HKMA)合辦的商業心理學碩士學位 (MSc Business Psychology),現已完成理論課堂,在今年9月開始碩士研究論文。我希望透過結合心理學、輔導和GIM治療,能為在工作上遇困擾的人士提供合適的心理治療。


        除了心理輔導,我也曾修讀神學院的舊約及新約聖經校外進修課程。現在也在教會中有參與司琴服事,特別是安息聚會司琴,時常得到人生的啓發。在我GIM實習期間,也遇到基督徒參加GIM治療,經歷到結合聖經真理的思想模式,令參加者在GIM中經歷想像到神的恩典和祝福,靈命有突破,讓他們重拾對神的信、望、愛,再新投入教會生活,十分感恩。


       GIM治療是會有預定的參與節數,一般是510節,實際做多少節數會因人而異。我發現參加者完成一個療程後,身心健康和自我形象都有提升。作為心理治療師,我只是為他人提供階段性的幫助,我的心願是讓參加者在GIM治療期間有最大的得著,運用內在的資源活出更好的自己,重新出發走更美好的人生路程。

 

我與GIM治療的相遇

        在香港,聽歌、唱歌、玩樂器是很多人的愛好。音樂讓我們心情舒暢、放鬆減壓,勁歌熱舞更令人情緒高漲、充滿活力。我平日都喜歡彈琴、打鼓和參加音樂活動,那麼我為什麼會參加音樂治療呢?

        2017年,我參加了一個音樂導師課程,其中一位分享者是音樂治療師,當時她提及音樂治療可以幫助個人成長,改善情緒問題,手法會比心理輔導輕鬆,這點很吸引我。透過她,我參加了一位實習生的GIM治療計劃。第一次參加前,我都會有點兒擔心: GIM是音樂引導想像,我平日聽音樂玩樂器時,也沒有想像什麼意景,在GIM時我就會想像到什麼嗎? 今次GIM是個人治療,只有實習治療師和我兩個人在治療室,我到時會覺得不自然嗎?

        當我第一次到了治療室,GIM實習治療師很親切友善地向我解釋了在GIM治療中會做什麼,也真誠地了解我有什麼需要和期望。在這安全空間,所講的內容都是保密的,互相尊重而不批評,讓我可自由地表達自己。我也坦誠地向實習治療師講及我擔憂自己想像力不足,他成了音樂心靈導航的引導者,讓我經歷了放鬆自己、閉上雙眼專注聆聽古典音樂真的可引發想像畫面。我在參加GIM的過程中,想像到的畫面可能是陳年往事,可能是日常生活,也可能是對未來的憧憬……我一邊聆聽音樂,一邊想像,引導者運用回應和發問激發我進一步的內心探索。偶然我也有片刻靜默,正好讓我留心聆聽音樂給我什麼新的引領。

       音樂引導想像這種模式,讓我暫時脫離常規與理性的思維,釋放內心抑壓的情緒,對自己有新的發現。記得當年我經常加班工作,感受很煩和很多困擾,我想像到自己在黑暗中不停被追趕,很累,後來卻衝破困境了。我抒發了內心對工作問題的恐懼,後來我找到處理方法,之後工作效率改善了,很少再需要加班工作,心情也輕鬆得多。

        在我的經歷中,GIM治療幫助我以不同角度看事物,帶給我新的啓發和方向,真的有治療效果,吸引我從GIM的參加者成為學習者,再由學習者成為註冊GIM治療師,樂於幫人做GIM治療,也開始對GIM治療進行研究。

音樂心靈導航

     音樂心靈導航Bonny Method of Guided Imagery and Music, GIM)由美國音樂治療師 Dr. Helen Bonny (海倫邦尼博士) 1970年代發展出來的音樂治療方法。GIM治療師選擇具治療效果的音樂系列來激發參加者的想像力,探索內心、情感、身體和心靈層面,然後再整合內心經歷與生活經歷,讓參加者有自我成長。

 

    音樂心靈導航的每次治療時間為1.5小時至2小時,當中的過程主要分為四個部份:

1.  初部面談/前奏(Prelude):音樂前討論,治療師了解參加者的近況和於本節中想探索的主題。 

2.  放鬆引導(Relaxation Induction):治療師引導參加者放鬆和集中注意力。

3.  音樂旅程(Music Travel):治療師選擇特定的音樂,參加者在音樂中自由想像及與治療師對話。

4.  整合/結尾(Postlude):參加者通過繪畫、文字或討論來反思和表達旅程中的意象和感受,再與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整合。


      GIM治療中運用的多數是西方古典音樂。許多作曲家在創作時,會運用旋律、和聲、節奏、 樂器等音樂原素來描繪大自然景色和聲音、表達故事的意像或情感。當我們聽到音樂,例如: Greensleeves (綠袖子)   Canon in D ,容易勾起相關的個人記憶,心底的故事。在想像的旅程中,不用分析音樂,是自由的,是個人化的,是享受的,讓內心真實地呈現,讓情感坦然地流露。在日常生活中,成年人的世界裡,我們或許都要戴上不同的面具來做好各樣角色,把情感抑壓了,把自己的需要也隱藏了。在GIM的想像中,讓我們的潛意識被釋放出來,而潛意識Unconscious mind)是指內心深處被壓抑而無從意識到的欲望和記憶,卻是對我們的行為和情感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
        GIM治療師幫助參加者把潛意識的內容轉化為意識,例如: 我想像自己經常不知覺地望手錶,原來我擔心不能在限時內完成任務,這令我容易緊張焦慮,反而拖慢了進度。然後治療師引發我想到可於緊張時深呼吸,集中精神做事,增加做事效益。 

        透過GIM,讓我們更加認識自己,察覺自己,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發現,如果你還沒有參加過 GIM,可以找一位美國 AMI 協會認證的 GIM 治療師體驗一下: 

 https://ami-bonnymethod.org/find-a-practitioner